广东考古又有重大新发现!

来源:米乐直播安卓版    发布时间:2025-10-05 20:32:58

  南海卫城墙遗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历史城区莞城街道运河东二路与西正路交汇处,毗邻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迎恩门。

  2023年下半年,为配合东莞记忆项目迎恩门记忆墙工程建设,东莞市文广旅体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严格落实“先考古后建设”,协调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地块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明洪武年间南海卫城墙和城内古建筑遗迹、遗物,是考察和研究明代广东军事海防体系、东莞县城建置沿革的重要实物资料,有很重要的意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当即取消了地下停车场建设计划及暂停凤来路施工,决定原址保护并进行考古发掘、建设城墙考古遗址公园,全面呈现考古成果,彰显东莞城市起源和发展历史脉络。

  2024年1月,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发掘工作。在省文物局的指导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4年5-12月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是近年来广东省单次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项目,2025年1月通过广东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遗址内文化遗存丰富,现清理出的遗迹主要有城墙基址及道路、排水道等附属设施,城内房基、水井等生活设施。出土了明早期至民国时期的城墙砖、柱础、筒瓦、瓦当、滴水、铺地砖等建筑构件,以及陶器、瓷器、石器、骨器以及铜像、铜钱等日常用器残件。经初步整理,较完整、价值较大的各类小件360件,采集及出土的陶片、瓷片6000余片,可辨器型主要有盘、碗、杯、罐、盏等。

  清理出西城墙北半部及其与北城墙转角处的基址,呈倒(曲尺形)形,残长约100米、宽约7.6米。

  夯土厚约3米、层厚0.08至0.12米、每层夯土之间铺设有贝壳或碎砖瓦砾,包墙石残高约1.2米,夯土墙外以红砂岩砌筑包边,后期修补局部使用青砖。

  道路在城墙外部,路面铺碎砖石、瓦砾、砂黏土等,两侧由红砂岩条石封边,残长约20米,走向和城墙趋于一致。

  一级排水道由垂直于城墙内壁的青砖砌筑;二级排水道用红砂岩砌筑,与城墙走向趋于一致;三级排水道是贯穿城墙底部由城内向城外排水的总渠。

  水井8口,水井井壁以青砖砌筑成六边形,部分水井尚存有井台,井台由两块红砂岩拼对而成。

  上左:明代青砖,规格为长40、宽20、厚10厘米;上右:清代折枝花卉纹陶滴水;下左:清代“寿”字纹陶瓦当;下右:清代折枝花卉纹陶瓦当。

  其他器物:主要器型有盘、碗、杯、罐、盏等,器物材质有陶质、瓷质、石质、骨质、铜质等。尤为珍贵的是在宋代文化层发现有产自南海奇石窑酱釉罐残片,该酱釉罐在“南海I号”沉船里发现较多;另有产自惠州白马窑的仿龙泉窑的青瓷器等重要遗存。

  上左:宋代奇石窑“口宅”“陈口”款酱釉罐残片;上右:宋代黑釉盏;中左:宋代莲瓣纹青釉碗;中右:明代白马窑青釉碗;下左:清代青花笔架;下右:清代素面砚台。

  此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在遗址的西部和北部发现的“一号城墙基址”,已发掘部分为西城墙北段和北城墙西段,结合地层关系及建筑材料来看,该段城墙当为明代修筑。据历代《东莞县志》记载,南海卫城墙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由南海卫指挥使常懿兴建,明、清两代多次修缮和改建,而该段城墙毗邻迎恩门城门,其位置与文献记载的南海卫城基本相符,综合判断该段城墙应当为明代南海卫城墙。

  南海卫是明朝实行卫所制的军事编制后在东莞县城设立的军事机构,与行政建置下的东莞县并存。作为明代广东海防体系“卫-所-寨”三级防御系统中的核心卫城,南海卫承担着广东中路海防体系中军事指挥中枢与海防前哨的双重职能,也体现东莞在拱卫广州、守卫祖国南疆、维护国家统治和沿海秩序的重要作用。其城防遗存的科学揭露,揭示了明代海防卫城的空间格局与营建规制,是明清海防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对于研究明清海防史、建筑史、社会史等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遗址内出土奇石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白马窑等窑口的瓷器,深刻地反映了东莞是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内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和集散地,是东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实物见证,对于古代海陆交通史、贸易史的研究提供极大的丰富和补充。

  本次考古发掘规模较大,收获丰富,填补了东莞古城遗址考古的空白,是岭南地区城市考古的重要收获。发现的文化堆积层(未到底)、房屋基址、水井等各类遗迹及出土文物,特别是推测是宋代至民国不同时期的房屋基址的发现,说明东莞至宋以来延绵不断的城市发展历史,是考察和研究东莞城市建置沿革和居民生活方式、明代建筑材料和工艺水平的珍贵实物资料,对于赓续东莞历史文脉、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南海卫城墙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东莞古城遗址考古的空白,展示了明清时期东莞县城辉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图景,对于赓续东莞历史文脉、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下来东莞将采取比较有效的保护的方法,规划建设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公园,着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助推东莞申报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

  邀请国内顶尖规划设计团队与考古发掘单位组成联合体,通过科学的规划、艺术性的设计,深入学习参照国内与南海卫城墙遗址相当体量的遗址公园展示方式,依照国家、省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认定有关要求,坚持文物本体安全和文物价值优先原则,高水平地规划设计建设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

  南海卫城墙遗址面积约15000平方米,目前已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下来将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要求,依托考古遗址公园,谋划编制长期的考古和研究工作规划,向国家文物局报请在有几率存在地下文物遗存的地方开展考古发掘;推进公众考古工作,加深公众对东莞历史背景和文化的认知、对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的参与度,凝聚对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和本土历史背景和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个2-0 1个2-1!英超变天:榜首易主,曼联回正轨 冠军赔率乱套了

  著名演员赵克明因病去世,曾在《快乐星球》中饰演“老顽童爷爷”被观众熟知

  豪门悲喜夜:切尔西2-1绝杀利物浦 拜仁3-0十连胜创纪录 皇马3-1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